致敬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⑩ | 王胜岚:用数十年坚守换千万人健康

发布时间: 2023-06-12 出处: 中山日报 

从医生到高校教师,从企业科研人员到医生,再从援藏专家到企业家,现任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工程师的王胜岚,近三十年的人生可谓多姿多彩。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动,王胜岚“科技工作者”的角色却从未变过。多年来,他牢牢扎根医疗健康领域,在科研、临床、生产一线挥洒智慧与汗水,其主导的科研项目80%以上都转换为新产品并形成销售,其中肝炎病毒系列检测试剂盒、EB病毒系列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受益人群超过8000万人次。今年,王胜岚获评中山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kx_20230612105604.jpg

王胜岚(站立者)与同事交流工作。记者 冯明旻 摄



“命运使然”走上从医路

6月11日上午,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身着白大褂的王胜岚正和团队商讨着产品的研发进度,风趣的他偶尔会讲些冷笑话,逗得大家笑声一片。

“我姐姐就是学医的,我太清楚学这个有多苦了,所以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学医,但当年实行录取服从分配,最后还是鬼使神差地分到了医学院。”王胜岚的从医路说来有些“命运使然”的味道,但真正接触医学后,他反倒爱上了探索人体奥秘的过程以及救死扶伤的成就感,加上当时国家急需医学人才,他便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作贡献。

医学院毕业后,王胜岚担任过一年半的内科医生,也做过高校教师。1991年,他调入中山试剂厂(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前身),实施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专项“血型系列单克隆抗体”项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试剂等项目的产业化,自此这位湖南人在中山火炬开发区扎了根。

1996年,王胜岚又调入中山市博爱医院,组织筹建了医技、检验科,并担任主任一职。其间,他积极倡导在中山全市重点人群开展鼻咽癌筛查工作,大幅提升了中山鼻咽癌的早诊早治。他至今仍记得,1998年左右,通过检测发现了两个早期鼻咽癌患者,成功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如果说这些案例进一步坚定了他走医疗道路的决心,那么后来的援藏经历则重塑了他的思维模式和人生目标。2001年5月,王胜岚作为广东省第十八批援藏医疗队专家,深入西藏那曲地区开展医疗科技帮扶。其间,王胜岚一边克服高原反应一边带领团队历时半年深入4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开展乙肝和麻疹等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水质安全科学考察活动,并形成专题报告,为减少当地乙肝、麻疹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西藏,王胜岚看到了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毕生所学造福更多人。于是,2002年3月,他重新回到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全力以赴开展国内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科研攻关工作。


“初心不改”为百姓造福

2016年,王胜岚主持的“新型EB病毒抗体系列检测试剂”及配套“鼻咽癌风险评估软件”项目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成果成为国内首创,并取得授权专利12项。

在项目实施期间,他带领企业科研团队深入广东、广西、福建等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医院、社区开展鼻咽癌筛查科普活动,并根据亚洲人群特性,开发出高特异性、灵敏度的鼻咽癌检测试剂,项目再次被纳入到国家火炬计划支持。该产品最终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受益人群近2700万人次,产品质优价廉(性能优于进口产品,价格仅为其三分之一),有效防止和降低了重点监测区域鼻咽癌的暴发危害性,显著节省了患者医疗经费支出。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王胜岚紧急组织公司科研人员和骨干党员进行科技攻关,在实验室里连夜奋战,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新冠病毒抗体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为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了应有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被评选为“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胜岚认为,荣誉只是一个代名词,专注、专业和坚持,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王胜岚表示,眼下公司正在配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举措全力开发poct(即时检验,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测)检测产品。“目前,该技术已经拿到了53个注册证,未来3至5年内计划达到300至400个,相当于涵盖三甲医院的大部分检测指标。”王胜岚介绍,通过这类产品,可以帮助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甚至个人实现自我检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断服务。